红色圣地---涉县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浏览:

涉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西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总面积1509平方公里,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圣地。抗日战争时期,涉县是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及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中共中央北方局太行分局、太行区党委、边区高等法院、工商总局、税务总局、公安总局、农林总局、粮食总局、冀南银行总行、晋冀鲁豫中央局、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新华通讯总社、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等110多个重要的党、政、军、财、文单位长期驻扎涉县。八路军129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下,挺进太行、浴血奋战,在涉县战斗生活达6年之久,创建了赫赫有名的“刘邓大军”,建立了全国面积最大、最巩固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成为当年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缔造了“九千将士进涉县、三十万大军出太行”的不朽传奇,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这里走出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以及3位大将、18位上将、48位中将、 295位少将,涉县被誉为“中国第二代领导核心的摇篮”。

八路军一二九师陈列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励后人

在涉县革命老区,境内红色遗址遍布,为突出红色文化主题、挖掘抗战文化内涵、提升产业文化层次,该县突出遗址建筑的革命承载、历史沿革和教育传承职能,决心打造红色旅游文化。在项目建设中,该县把八路军129师政治部礼堂、交通总局、新华社、高等法院、学联、文联、太行军区司令部办公室、朝鲜义勇军总部等32处有代表性的革命旧址,按照1:1等比仿建,带给游客全新的体验。位于河北涉县赤岸村的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由129师司令部旧址、将军岭和129师陈列馆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300余亩。抗日战争时期,涉县是边区根据地的腹心地、首府县,地处华北抗战前哨,为华北抗战战略要地,八路军129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下,临危受命、东渡黄河、挺进太行,打响了抗日战争中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和解放战争中上党、平汉等著名战斗、战役,曾有110多个党、政、军、财、文等机关单位在涉县驻扎长达六年之久,与当地人民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轻踏在赤岸村的青石板路上,置身于如同民宅的司令部各个房间,似乎还能看到机要室亮了一夜的煤油灯,似乎还能听见通讯室滴滴答答的发报声,似乎还能嗅到大战在即的火药味道。在129师陈列馆,围绕“我们在太行山上”这一主题,共分为四大部分,集中反映了八路军一二九师转战太行、创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千里跃进大别山,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历史性贡献的光辉历程。

 

“将军岭”是除北京八宝山外,安葬共和国元帅、将军最多的地方。1990年邓小平亲笔题写了“将军岭”的岭名,深深地刻在了这座山上。戎马一生走天涯,别时尽归太行下。在将军岭上,刘伯承、徐向前、李达、黄镇等众多当年129师的老领导也在百年之后选择落叶归根,将自己的骨灰安放于这里。其中刘伯承同志部分骨灰和妻子汪荣华同志的全部骨灰安葬在将军岭上,他们精神的丰碑在这山水间永远伫立。

“九千将士进涉县,三十万大军出太行”的不朽传奇

抗战胜利离不开涉县人民的大力支持,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涉县百姓抬担架、运军粮、做军衣,可谓是举全县之力,倾全民之能,他们用自己爱国的热血和鲜红的信念,与八路军129师的指战员们一起把脚下的土地染成了红色。“哪怕剩下最后一粒粮食,也要拿给共产党;哪怕剩下最后一个男儿,也要送上战场打东洋。”这是涉县百姓当年支持抗战的铿锵誓言,更是忠诚实践。据统计,在那个战争频繁、连年灾荒的年代,为保证前方军需,涉县人民省吃俭用,共交公粮1.13亿斤,平均每年交公粮1200多万斤,占当时全县粮食总收的15%以上。全县18岁至45岁的青壮年积极参军,此外还按军事组织编制起来,分为民兵自卫队、民兵担架队等,随时随地做好准备,只要一声令下,便能以成建制的营、连、排的形式拉出去,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能胜”。家家有八路,户户是房东。正是因为涉县全民形成的抗战氛围,才有了“九千将士进涉县,三十万大军出太行”的不朽传奇。如今的涉县人民还愿意称呼邓小平为邓政委,这是一种抹不去的情结,这是一种患难与共的抗日情怀。如今,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已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先进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列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在涉县,当地老百姓自豪地说:“家乡的每一座山梁都流淌过革命烈士的鲜血,每一块土地都遍布着革命前辈的足迹”。抗战过程中,许多著名战役曾在这里打响,“响堂铺伏击战”就是在华北敌后颇有影响的一次大捷。响堂铺小村地处邯长公路上,是日军补给路线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为切断敌人的运输线,1938年3月,在取得长生口和神头岭伏击战两次大捷后,八路军一二九师经过周密部署,由徐向前亲自指挥,依靠村子周围的陡峭山势和复杂地形,埋伏3个主力团,一举烧毁日军军车180余辆,歼灭日军400余人,缴获枪支、迫击炮等大批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当时日军180余辆军车由西向东,在崎岖山路上排了十几华里,全部被点燃,火海一片,浓烟滚滚,场面非常壮观,这场漂亮的伏击战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大大振奋了广大军民的抗战信心。

抗日战场上,中国军人与日寇枪炮对决,捐躯赴国难;敌后战线中,老百姓积极参战、义务支援,为前线提供有力保障。在涉县,有一个动人的“八路军的母亲”的故事至今传颂。抗战时期,日寇对涉县频繁“扫荡”,庄子岭妇女李才清带领全家冒死掩护了50余名八路军伤病员,掩藏抢救大批银器、冀钞等军用物资,并将秘密严守了40多年。在这片热土上,这样的动人故事不胜枚举。据涉县党史研究室人员介绍,抗战时期,涉县民众不但积极鼓励青年参军、民兵参战,还义务运送粮食弹药、救护伤病员,腾出好房子供部队使用。在天灾人祸齐袭的情况下,老百姓省吃俭用交足公粮保证前方军需,妇女做军鞋、组织到医院做看护,学生们边学习边宣传,在村边站岗放哨……许多感人至深的事迹流传至今。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仅依靠战斗、战役的取胜,也归功于广大民众的种种努力和支持。每位抗战老兵和曾为抗战做出贡献的普通百姓,都是中华民族伟大抗战史诗里的功臣,是后来人应永远铭记、崇敬的英雄。

红色精神是涉县人民心中永远树立的丰碑

群山环抱、绿野葱葱,如今的涉县其他大大小小的抗战遗址一样,早已恢复了宁静。当烽火硝烟散去,土地的疮痍渐渐被抚平。但这段难以磨灭的红色记忆仍激励着涉县人民奋勇前行,红色精神更是涉县人心中永远树立的丰碑。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涉县正在大力谱写新的红色篇章,着力打造“革命圣地赤岸村”等诸多红色品牌,推出了“抗战红色游”、“边区政府红色游”等线路,并与邻近的全国著名的红色景区联合,共同形成了精品红色旅游网络,助推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涉县还建设完成了全长5公里的景区产业循环路,开辟了司令部旧址参观循环线。同时还征集旧址周边8处民居,复原革命机构配置,改善客流单一循环的游览局面。为缅怀129师老将帅们的丰功伟绩,涉县还在将军岭后山启动建设太行颂文化园,融中国书法传统文化和太行自然文化于一体,倾力打造中国第一红色碑林。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座城市不懈发展的内生动力。对于一个地区来说更是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涉县作为一个山区县,县委、县政府决心将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先后斥资上亿元,夯实基础建设,打造文艺精品,举办大型活动。投资1200万元,在将军大道一侧建设长达4.3公里的《抗战中的八路军129师在涉县》浮雕墙。总投资3600万元的全省重点剧目《刘邓和他们的战友》在涉县顺利完成拍摄。由省旅游局牵头组织的“红色太行、呼唤梦想”红色旅游系列活动在涉县成功举办。河北省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公布了2014年河北省文化产业十强县名单,涉县成功入选,又一次成功摘得了闪亮的文化“金字招牌”。涉县县委、县政府在大力推动工业振兴的同时,积极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红色文化产业,提升红色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用智慧的眼光在科学发展的底色上描绘出光彩夺目的文化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