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
韩涛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组织发挥着很多重要的作用。一,建言献策。积极参与相关产业政策的研究、制定和实施,承担制订修订行业标准和行业发展规划、行业准入条件的任务。二,服务社会。社团在规划行业发展、反映行业诉求、提供行业服务、促进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民办非企业单位提供大量教育培训、卫生医疗、劳动就业、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基金会在公益慈善领域贡献突出。三,社会建设。在基层,种类繁多、功能各异、扎根于街道社区的社会组织虽然规模不大,却能直接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社会需求。社会组织通过民主办会引导公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组织公民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和社会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四,公益慈善。从事大量减贫济困、救灾防灾、安老抚幼、助学助医等公益活动,不仅帮助老百姓解决了大量实际困难,也弘扬了尊老爱幼、互爱互助、奉献社会的良好社会风尚。五,评价鉴定。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评价和人才评价工作。开展技术争议评估与仲裁、事故鉴定。
同时,社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同样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健全、法律体系不完善、社会组织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涉及诸多内容。包括谁行使权力、谁对重大事务负责、日常事务由谁决定、相应的监督机制等,比较重要的是权力机关、领导机关、执行机关、监督机关等方面。
1.规范民主选举制度。选举制度是指社会组织内部通过一定的民主方式,在会员或成员中选举产生会员代表、理事、常务理事、监事、分支机构以及社会组织负责人等人员的规范性和程序性要求。坚持按期换届选举,健全完善各类选举程序,探索差额选举、竞选、直选等选举方式。
2.完善民主决策制度。凡涉及社会组织发展的重大事项,尤其是与会员或服务对象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都要依章程召开会员(代表)大会或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会议讨论决定。要逐步规范各类社会组织重大事务民主议事、民主决策的范围、程序和方法。推动社会组织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
3.健全日常管理制度 。加强和改进对分支机构的管理,合理设置分支机构,探索分支机构负责人的选任制度,做到动态管理、考核评估、优胜劣汰;规范用人制度,探索以竞争为主的动态人事管理制度,推动工作人员公开招聘、尝试秘书长竞聘上岗制度,完善保障和激励机制;要落实会员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会员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拓宽会员服务的渠道、内容和措施。
4.严格财务管理制度社会组织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财务结算、内部控制、票据使用、税务缴纳、资产管理等方面进行严格管理。要加强会费收支管理,规范经营活动和收费行为。
5.加强诚信自律制度。首先要针对不同类别,在服务项目、服务方式、服务质量、服务责任和收费标准等方面制定承诺服务行业标准、行业自律公约,增强透明度。其次要通过建立诚信档案等方式,增强社会责任和公益意识,不断提高社会公信力。最后要进一步完善基金会监事制度,积极探索有条件的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配备监事或建立监事会。
6.拓展信息公开制度。第一要积极探索公益慈善类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其他组织信息公开的机制和方式,不断充实信息公开的内容,逐步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第二要建立健全社会组织负责人任期、离任审计制度和过失责任追究制度。第三要规范社会组织对外交流合作活动,探索实施社会团体重大活动事先报告制度。第四要建立有效、广泛的信息公开渠道,充分利用报刊媒体等做好做实信息公开,形成信息公开的主阵地。